Ƥӹҵ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行业新闻>东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核心引擎

东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核心引擎

发布时间:2016-12-26 点击数:2398

  松山湖高新区是东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核心引擎,新经济、新企业、新人才加速发展,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世界工厂到珠三角新兴的科技创新中心,东莞正在经历着华丽的蜕变。
  抓住“牛鼻子”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建设自创区的“牛鼻子”。松山湖国家高新区将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推进自创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据介绍,截至目前,松山湖高新区有高新企业107家,经园区申报入库企业共51家。今年园区新增高新企业申请79家、重新申请认定17家,预计至今年底园区高新企业接近180家。
  高新区制定落实了孵化器培育高新企业奖励机制,已兑现高新企业奖励775万元。今年发动的申报高新企业认定中,半数以上由园区孵化器培育推荐。
  此外,高新区还充分发挥园区新型研发机构在技术、人才上的优势培育高新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园区新型研发机构已培育数十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区还通过招商引资和创新创业大赛引进高新企业。据了解,一年来,园区成功引进华为增资项目、华为大学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积极推进华为供应商集成园区、赢合科技、信义新能源等一批项目落户洽谈。
  目前,高新区已连续两年开展了“松湖杯”创新创业大赛,每年设立430万元奖金池,单个奖项最高奖金达55万元,通过大赛引进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园区。
  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给高新区带来了勃勃生机。2016年1—9月份,园区专利申请总量为3697件,同比增长70.44%,专利授权共2069件,同比增长46.22%。截至今年9月,松山湖高新区累计申请专利19827件,其中发明专利10123件;累计授权专利9977件,其中发明专利2149件。今年,松山湖(生态园)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从前一年的30位升至第29位。
  集聚创新资源“深挖”创新源头
  充满活力的创新东莞,离不开创新资源的集聚。松山湖高新区集聚了一批以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人才团队为代表的高端创新资源。截至2015年,园区有新型研发机构2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7家,省创新科研团队24个,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7名,国家级众创空间及孵化器9家,高新技术企业收入超过全区70%,初步形成了创新型经济发展格局。
  充分利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优势,松山湖高新区推动了自主核心技术直接转化,其中,重点依托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建设院士成果转化基地,启动王立军院士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及相关仪器设备产业化”及候洵院士的“垂直结构大功率半导体照明芯片产业化”项目。
  松山湖高新区还依托新型研发机构,搭建了科技企业的孵化平台。目前园区依托新型研发机构组建了3家国家级孵化器,9家市级孵化器,在孵科技企业271家。
  一年来,园区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9家。目前,区内共有孵化器29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9家、市级18家,载体面积近百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900家;新增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建设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如何给创新人才建设“松绑”,松山湖高新区也走在了全省先行先试的前列。
  要推进先行先试,必须紧紧依靠有利的政策支持。除了落实中关村14条及省创新12条政策外,东莞市委、市政府还以二号文的形式出台了“松湖40条”,赋予松山湖破解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难题先行先试的权利,实施“松湖聚才计划”,赋予松山湖市特色人才认定评定权限。
  今年,松山湖被列为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年底将正式出台试验区建设方案,在高新区建立健全人才发展的特殊政策、特别机制、特色载体、特惠服务、特优环境,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针对中央“千人计划”专家、省市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国内重点高校毕业的优秀人才、工作在企业一线的技能人才、将在高新区就业的“目标人才”,以及华为、中集智谷、大疆创新等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大型企业人才,松山湖高新区还通过提供资金配套、奖励、补贴、安排公租房、双限房等方式让人才扎根在园区、安居乐业。
  目前,松山湖引进了25个省市创新科研团队,兑现奖金1.12亿元。其中,过去一年即落实配套资金6100.5万元。据介绍,园区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多数已实现产业化,且即将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