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皮革真皮手套面料的特殊处理方法
天然皮革面料的特性比较特殊,因此,在材料时首先要了解天然皮革真皮手套面料各部位在质量性能上的差别以及零部件对材料的选择要求,从而确定产品零部件与皮革各部位之间的关系。
天然材料包括各种真皮和毛皮。其特点是每批次材料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每张真皮材料中,各个不同的部位,其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已经影响到裁剪工艺。
影响天然皮革裁剪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四个方面,即真皮的伸缩性、厚度、色差和伤残状况。
在箱包材料中常见的真皮品种有牛皮、羊皮、猪皮,真皮有天然胶原纤维按照一定角度交织构成。沿脊背线方向延伸性小,可以视为纵向,与脊背线呈90°方向的延伸性比较大,可以视为横向。另外,同一张皮的不同部位之间也存在伸缩性的差异,脊背部和头尾部延伸性比较小,而肚腹部位延伸性较大。伸缩性的差异广泛存在于真皮之中,一般这种差别牛皮最小,猪皮次之,羊皮真皮手套最大,尤其是绵羊皮。
动物皮张根据利用部位分为四肢、头尾、脊背和腹肷。背脊部位纤维紧密,皮质结实,属于最好部位;腹肷纤维松散,容易变形,皮质较差;四肢多为褶皱影响使用;脖颈部分也存在较大褶皱;尾部则因为种类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牛皮与羊皮的差异不大,猪皮尾部致密、较厚,马皮尾部的差异表现最为突出。由于真皮价格贵重,进口头层牛皮远高于国产皮,因此,材料时根据各部位特点妥善利用以降低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牛皮较厚,大多使用片后的皮料,其厚度差异不大;羊皮与猪皮则由于本身较薄;无法采取通身片薄,在厚度方面差异较大。在厚度方面差异非常显著的是鸵鸟皮,其腿部鳞甲部分最厚,超过3mm,而翅膀部位最薄,低于0.5mm,如同薄纸一般。
由于皮源不同,即使同一批次的真皮也存在色差,这种色差随着真皮鞣制技术的改进而减弱,但在具体的裁料方面,分辨色差,在同批次产品中缩小差异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此道工序在生产中称为分皮或挑皮,在皮革真皮手套的生产中最为重要。大致方法是把真皮由头到尾按脊椎线对折,间隔4~5cm,排放在案子上,肉眼分辨,挑拣同种颜色的放在一起。
真皮上面存在鞭花、洞眼(剥皮或者存放不善留下的)、虻眼(牛虻叮后留下的疤痕)及其他伤残。这些伤残在包袋的某些部位可斟酌使用,但如果伤残严重,在包袋(尤其裁片较大)制作中,就失去利用价值,从而造成成本的提高。
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项因素,即张幅的大小对裁剪的影响也非常大。不同的皮革品种,平均张幅差异很大,其中牛皮最大,可以达到50~60平方尺,猪皮次之,一般有9平方尺作于,羊皮最小,多为3~5平方尺。另外,产地不同,动物大小也会有所不一。再有,动物的生长年龄也影响到皮革的张幅大小(成年牛大于胎牛或者小牛)。有时甚至人为的因素,如将各种张幅大小的真皮搭配起来捆绑销售,都会对排料、真皮手套裁剪工序带来一定的影响。
包袋的尺寸大小决定真皮的用料多少,一般来讲,张幅大的皮革利用率大于张幅小的皮革。
全粒面头层皮革是制作箱包产品质量最好的皮革品种。由于我国牛以耕作为主,皮上留有众多的鞭痕,牛虻蚊虫叮伤形成的洞眼,剥皮时损伤或者保存不善造成的各种伤害,因此,以欧洲皮板为最好,美洲次之(美洲牛皮大多有一尺左右的烙印),国内皮板最差(尤其是耕牛)。